河東區湯河鎮禹屋社區的民眾從事草柳編產品制作。臨沂市文化和旅游局供圖

           

            7月7日,山東省臨沂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了一批“非遺助力脫貧、推動鄉村振興”典型村居,共27個。這些村居,近年來創新推進非遺保護傳承,發揮非遺助力脫貧作用,為推動非遺走進現代生活和鄉村振興,建設大美新臨沂作出了貢獻。

           

            比如,費縣朱田鎮崔家溝社區針對小區內的搬遷戶居家婦女提供居家靈活就業機會,對接當地金昇工藝品公司手繡項目,在崔家溝社區成立居家靈活就業中心。居家靈活就業中心采用培養+傳承的模式、固定+靈活的就業方式,面對居家婦女和搬遷困難戶,做到送活到戶、培訓到家、工資日結的政策,如此一來既提高了搬遷戶群眾的家庭收入又方便了她們照顧家中的老人和孩子,帶動婦女就業200余人。

           

            河東區湯河鎮禹屋社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產業升級為重點,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優勢,促進草柳編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非遺研培與扶貧脫貧、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等重大工程緊密結合。積極鼓勵和引導非遺傳承人創辦龍頭企業,進一步增加貧困人口就業,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

           

            羅莊區褚墩鎮廖屋村鼓勵支持村內有條件的幾家結繩企業,組建聯合體,產品有麻繩、麻線、車絆、苘繩、農具用繩、棕繩、尼龍繩等。產品銷往東北三省、河南、河北、江蘇、安徽及本省各市地、廠礦企業、供銷、土產雜品等部門共計40多個地區,成為村民發家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好項目。(記者 蘇銳)

          安徽省非物質文化研究會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安徽新媒體集團 技術支持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ICP備1701230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