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中央農村工作會議17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對做好“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指出,要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
產業興則縣域興,產業強則縣域強。我省以打造縣域經濟增長新引擎為目標,加快發展縣域特色產業,已培育形成72個縣域特色產業集群(基地)。縣域產業發展從何處破題發力,傳統產業在縣域能否再放光彩、集群成勢?安徽鄉村振興電商聯盟采訪組深入縣區開展調研報道,推出《“冠軍”之路》特別策劃,立體呈現我省縣域冠軍產業發展的好做法、好經驗。
本期推出《非遺“出?!保焊纺狭?,向前一步》。
1978年改革開放后,兩張機票在手的孫傳貴,將裝滿柳編工藝品的行李箱帶出安徽,前往廣州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以下簡稱“廣交會”),他像托著一個千年歷史的重鼎,迷茫卻堅定。
扛著柳編,天南地北跑展會,對安徽阜南黃崗鎮的孫傳貴而言早已成了習慣。他傳承的阜南柳編技藝,杞柳種植可上溯千年,編織歷史亦達500多年,2011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和歷史沉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阜南柳編的受眾群體在國內較為狹小,如此這般奔波、展出,這古老的非遺技藝終于實現了“出海”。帶有中國元素、凸顯中國設計理念的柳編產品,帶著文化、帶著溫度,走出國門,廣受海外歡迎,“圈粉”外國消費者。
如今,這些非遺手藝人們,不約而同地在跨境電商上找到了同好。
柳編“出海”
孫傳貴今年62歲了,為了補貼家用,初中畢業后便師從叔父,學習柳編技法,小小的手穩穩握住柳編條,靈活翻飛,不多一會,一個笆斗就在手里誕生了。
柳編,一門點樹成金的藝術。生存力旺盛的杞柳被當地人回收、染色、熏蒸、晾曬,最后編成漂亮的收納筐、帽子、包包……
那時候的他挑著扁擔在集市上一邊喊一邊賣,是更多的“孫傳貴們”一扁擔一扁擔的把柳編從鎮里帶到縣里、市里。
隨著改革開放后廣交會的舉辦,孫傳貴在展會上遇到了大量的國外訂單,自此,阜南柳編打開了國外市場,一時應接不暇。
除了傳統的技法如:經編、立編、擰編、平編、花編等,孫傳貴多年來積極探索、研發、推廣柳編技藝,組織參與“組合式工藝陳列架”“旋轉工藝椅”“楊樹皮加工工藝品制備工藝”“玉米皮防腐固色處理工藝”等柳編技術的研究。
“那時候太多的年輕人來學柳編了,根本教不過來?!?/p>
如今,他是阜南縣金源柳木工藝品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公司一直從事外貿代加工,有穩定的海外訂單,包括一些歐美大牌。
持續了十幾年后,孫傳貴發現身邊的徒弟越來越少,因為成本較低,更多的年輕人為了賺錢轉向了其他行業,柳編技藝漸漸落寞。見證了柳編技藝最耀眼的歷史后,孫傳貴意識到要推廣非遺技藝,并將它轉化為能被現代人喜愛、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是一個漫長而孤獨的過程。
復活與傳承
2012年11月7日,首屆中國(黃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大展上,柳編傳承人王文忠被文化部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稱號,自此,阜南柳編有了國家級的認可。
王文忠當年懷揣70塊錢外出打工,現在回鄉創業帶動數千名農戶共奔致富路,公司年銷售額突破億元的故事在當地已成傳奇。
“這輩子沒做過第二件事。”
在非遺推廣這件事上,這群非遺手藝人用各自的方式努力生存。他們將黃崗柳編制品廣泛用于生活的各個方面。既有潔白無瑕的光條編,又有色彩絢麗的色編,做工精細,結構嚴密,形體圓潤,結實耐用。
2011年開始,阜陽科技工程學校把黃崗柳編、剪紙等非遺項目引進學生課堂,聘請王文忠、孫傳貴等非遺傳承人授課,并通過社團活動對非遺文化進行普及和傳承人才的培養,將非遺文化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
成立阜南柳編工藝品協會,集合阜南本地柳編作坊,以“企業+經紀人+農戶”的鏈條形式,從農戶家收柳編成品進行售賣,提高了農戶收入,帶動留守婦女就業,還挽救了一些原本瀕臨失傳的復雜編法。
目前,“阜南柳編”已從養家糊口的一門手藝轉型升級為惠及全縣的一個產業集群-柳木文化產業集群,產品涵蓋純柳編工藝品、木制工藝品、新材料制品(草、竹、藤、布、紙、農作物秸稈纖維等可編織材料)、戶外休閑家居、柳木結合類家居等五大類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北美、西歐、南非等1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年輕人來了
隨著國家對非遺的重視與扶持,也看到非遺品牌在電商上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進來,將古老的技藝傳承播撒。
阜南柳編縣級非遺傳承人“90后”小伙徐思男,英文名“Simon”,靦腆卻很有想法,跟著有“市級非遺傳承人”稱號的叔叔自小就學習柳編技藝,如今也有了自己的事業——阜南佳利工藝品股份有限公司。
他的柳編品牌,已收獲了一群年輕粉絲。在店鋪的寶貝評價里,許多消費者不吝夸贊。
因為歐美消費者更喜歡手工編織的技藝,所以跨境電商成為徐思南傾力做的事情。在招聘“TikTok”賬號運營的時候,那些在糾結是否要出去打工的鎮上年輕人沒想到家鄉還有做這個的,毅然決然的留下來。
“目前負責電商這塊就6個人,包括美工、視頻拍攝、客服、店鋪運營,我們還在起步階段,正在摸索?!毙焖寄显谧鲎约旱莫毩⒑M赓~號,他還不知道要往哪里去,但是他認為自己在做的事情就是非遺傳承。
現在,鎮上的技藝者們還支起手機,做線上直播。新的電商模式正在阜南黃崗鎮制造魔幻現實,最鄉土的技藝與最時髦的文化潮流匯合在一起。
今年1-10月,黃崗縣跨境電商交易額8909萬元人民幣,其中“B2B”交易額5650萬元,“B2C”交易額3259萬元。
當千萬人“看見”的目光聚在一起,就會產生巨大的能量和溫度,讓更多以手藝為生的手藝人們過上好日子,阜南柳編,則會越走越好。(安徽鄉村振興電商聯盟調研采訪組 劉潤宇 王大志吳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