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一帶,流行五猖信仰和五猖會的遠非紹興一地,只是多已失傳,唯安徽郎溪和江蘇高淳兩縣交接的胥河兩岸,及溧陽市西南的社渚鎮,至今仍留存下來一種大型民間祭祀舞蹈,被稱為“跳五猖”。其中郎溪縣梅渚鎮定埠一帶的“跳五猖”規模盛大,2006年被列入安徽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跳五猖”,又稱為“跳菩薩”,有時也直接稱“五猖會”。五猖神即金、木、水、火、土五方神靈,關于他們的來源說法不一,其中以祠山神帳下諸神將的說法最為大眾接受,而這又關系到皖南、蘇南、浙北一帶對治水神張渤的信仰。

            “跳五猖”是郎溪梅渚鎮當地胥河沿岸民眾為紀念西漢治水英雄張渤而進行的一種民間信仰祭儀。2014年11月,梅渚鎮儺舞“跳五猖”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這個消息傳到胥河南岸的周家村五猖館,“五猖會”會長周國平激動萬分地說,“太不容易了,跳五猖拿到國字號榮譽,我們終于能把老祖宗的東西傳下去了!”

            周國平,1962年生,從小在伯父周際奎的影響下,十多歲便開始學跳五猖中的各種角色,他尤其擅長圓潤優美的和尚舞步。自1992年此儀式得以恢復,才正式公開演出,至今已參加演出300多場。跳五猖演跳中有13神身,每一神身的演跳都是由家族傳承的。為了能夠專心在跳五猖的相關事務上,周國平將家里的田地流轉給別人種。只要一有表演的機會,他就給在外打工的會員一個一個地打電話,上門做動員,每次都能向觀眾展現跳五猖古樸而神秘的獨特魅力。

            跳五猖在周家村自古就有根據家族傳承譜系,不傳外姓的規矩,2013年,周國平擔任“五猖會”新任會長,面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困境,他積極倡導年輕人加入,跳五猖不傳外姓的規矩也逐漸被突破,在他的努力下,跳五猖每年不斷地演出,逐漸擴大了影響力,最終通過國家級“非遺”評審,成為當地一張響當當的文化名片。2015年3月,周國平獲批為省級“非遺”傳承人。

          安徽省非物質文化研究會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安徽新媒體集團 技術支持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ICP備17012306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