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茶記 一葉乾坤① | 武衛權:守正創新 留住非遺茶香

          作者:   日期:2023-10-23 20:18  稿源:中安視頻

            開欄的話: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安徽盛產茶葉,是名茶故鄉,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六安瓜片制作技藝項目都在此名錄之內。本欄目走訪六安、池州、黃山、宣城等地,采訪多位茶葉制作技藝非遺傳人,展現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科技賦能產業發展,講述茶背后的豐富文化內涵,以及茶葉在鄉村振興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六安瓜片,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厚。它的獨特之處在于采摘時不采芽、也不摘梗,只取二、三葉,求“壯”不求“嫩”,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只有單片葉組成的綠茶。

            “六安瓜片,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22年和中國其他名優茶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痹谡劦焦掀臉s譽時,六安瓜片制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武衛權如數家珍。

            瓜片的采摘如此講究,它的制作工藝有什么特別之處?關于這個問題,武衛權說:“六安瓜片傳統的制作流程共分為6道,第一道是采摘單片葉,其次是炒生鍋和炒熟鍋。生鍋就是殺青,炒熟鍋是做形,瓜片整個的形狀是在炒制過程當中完成的。它外形是像一個瓜子片,因為產在六安,所以稱為六安瓜片。”

            烘焙過程中的“拉老火”是六安瓜片最有特色的地方。武衛權解釋道:“六安瓜片的烘焙分為‘毛火’‘小火’‘老火’,這三道工序的火溫一道比一道高,在拉老火的過程中,兩個人抬著裝滿茶葉的大烘籠,在火上來回往復幾百次,直至起白上霜,這層白霜也是六安瓜片很有辨識性的特點。”

            2007年12月,原國家質檢總局批準六安瓜片為“地理標志產品”,詳細列出了原產地保護范圍為六安市的26個鄉鎮,武衛權參與了地理標志產品的申報?!暗貥水a品的標準非常嚴格,只有在這26個鄉鎮范圍內的茶園采摘的茶,這26個鄉鎮里的茶廠嚴格按照六安瓜片制作工藝制成的茶,才能叫六安瓜片?!蔽湫l權介紹道。

            武衛權是土生土長的六安人,少年時就對瓜片的制作工藝很有興趣。1984年高考后,武衛權進入安徽農學院茶葉系開啟4年的學習生涯。畢業后,他回到家鄉學習茶葉制作工藝?!爸霸趯W校學的都是一些理論,跟著老師學到了真正的炒制技藝?!蔽湫l權說,畢業后他一直從事茶葉行業,也帶領當地農戶一起制茶,不斷地推廣六安瓜片的制作技藝。

            隨著六安瓜片名氣越來越大,購買的人也越來越多。為保證市場需求,大批量、標準化、自動化的生產勢在必行。作為當地茶葉企業的技術總監,武衛權表示,機械生產是模仿傳統手工技藝工序來完成,企業聯合相關科研部門一起研發的生產流水線,保證了茶葉的品質。

            目前,整個茶葉行業向著清潔化、自動化、標準化以及量產化發展。武衛權說:“近些年來線上銷售發展較快,我們企業是2012年開始著手做電商的,我們一定要適應市場變化,做大做強本地茶產業?!?/p>

            “作為六安瓜片的非遺傳承人,傳承保護創新工作不能夠保守,要讓更多的人來加入傳承人隊伍?!蔽湫l權說,茶廠有一個非遺展示體驗區,每年都會舉行一些科普活動,邀請全國各地的客人體驗茶葉制作加工工藝。

            武衛權表示,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示范單位,茶企有責任讓非物質文化遺產代代傳承下去,造福千家萬戶,給消費者提供更好、更可口的茶葉。


            文字采訪:張弓、高佳、黃娜娜、楊艷紅

            攝像:李曉露、劉生智、張勝志

            海報:周紀萌

            編輯:徐順、吳少英


          安徽省非物質文化研究會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請勿復制或鏡像

          安徽新媒體集團 技術支持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皖ICP備17012306號-1